新疆马铃薯测产优选18个“潜力股” 亮相

  天山网-新疆日报讯(记者张冬梅报道)铁锹扬起,拳头大的马铃薯滚落一地。9月10日上午,吉木萨尔县泉子街镇太平村的测产现场传出第一声报数:“39.4公斤!”电子秤语音未落,围观农户已爆发出阵阵掌声——3个6.67平方米样方,折合亩产接近4吨,马铃薯单产纪录又上新高度。

  当日,一场由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乌鲁木齐综合试验站主办,昌吉回族自治州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、吉木萨尔县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、吉木萨尔县科技局联合参与的马铃薯高产品种测产活动在此举行。

  此次测产的18个马铃薯品种,均是该试验站结合近5年品种筛选与评价数据,2025年重点引进的优新品种,经过近5个月的精心管理,已进入成熟收获期。

  “从切种到田间管理到收获,我们全程采用机械化拌种、机械播种、水肥一体化、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,就是为了让新品种在本地土壤上‘扎根结果’,用科学数据验证高产潜力。”自治区农业科学院乌鲁木齐综合试验站高级农艺师李江涛说,高效栽培种植技术让每亩节省160多元人工费。

  测试结果显示,“中红薯3号”“秦彩薯1号”“华彩4号、5号”等彩色马铃薯平均亩产2212至3356公斤,比当地主栽品种“黑金刚”最高增产65%;淀粉加工型“中薯521”“疆薯3号”亩产淀粉586公斤以上,高出常规品种9.5%。

  “试种的这几个彩色品种,品相好、病害少,看着就喜人。”太平村农户韩启磊捧着匀称的马铃薯说道。

  根据此次优选测试结果,自治区农业科学院乌鲁木齐综合试验站后期将制定标准化种植手册,把从选种、播种到田间管理、收获的每一个环节都细化规范,让高产成为常态,带动当地马铃薯加工产业延链增值,为全疆不同气候带的马铃薯产区提供参考。

  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乌鲁木齐综合试验站站长、研究员刘易说:“吉木萨尔县作为北疆重要马铃薯产区,此次测产验证的新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,有望在全疆范围内示范推广。这不仅能推动建立‘试验站+合作社+推广部门+农户’的产业化模式,更能为新疆马铃薯产业从‘数量型’向‘质量型’转型提供核心支撑,助力全疆特色农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。”

图片展示

pix pix pix pix pix pix

订制开发

        软件的订制开发是根据用户的要求设计软件,开发过程遵循软件工程的规范,提供新建系统的方案设想,并进行可行性分析。
        在程序编码前进行系统的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,在程序编制结束后进行软件测试,交付使用时,并对有关人员进行操作培训,并提供软件正常运行后常规维护和功能扩充开发。

关于我们

pix

        体验快捷操作 享受工作乐趣——我们按照用户需求精心研发的个性化信息管理软件,帮助用户从繁琐的信息处理中解放出来,提高工作效率、产生经济效益。 简单、方便、灵活、实用——我们不断追求更好的信息管理软件产品,着力追求人类的梦想——享受科技带来的工作乐趣。